創業募資 Pitch 的雜感

Yenwen Feng
Nov 15, 2021

因為工作的關係與很多國內外的團隊交流也聽過不少的 pitch,有一些想法想記錄一下:

準備工作

要接觸投資人之前,需要準備好一個 one liner,一段 blurb (大概三四句話,含幾個重點就好),投影片要可讀(不需臨場解釋也可以讀懂)。以上方便投資人看了就可轉發(用 docsend 要遠端更新也比較方便)。
One liner 可以參考 Product HuntAngel List 上面的公司怎麼寫,讓人可以從一句話理解產品和有市場想像。

請不要在意說服別人

常常跟剛創業的創業者聊的時候,大家都很想證明自己的想法很完美,很容易時間就花在辯論上面。像是一些如市場大小,獲取用戶難易,與競爭對手的差異等問題。這些問題都有點模糊,也有點主觀,除非有特別的見解,其實也不太容易說清楚。若沒有什麼很強力的見解,其實就輕鬆帶過就好,或是平衡報導,競爭對手有 A,我們有 B,我們的路徑不盡相通,但我們對我們採取的作法很有信心。

我覺得花很多篇幅在解釋 B 比 A 好,或是不想想提問者的質疑只是一味想要回答問題,這都不是加分而是扣分。說到底,應該盡量還是找到喜歡你的投資人而不是說服不喜歡你的投資人,說服別人太難了。

想法深度很重要

通常 pitch 開頭的第一個問題都是介紹背景與產品,創業者一般都會以解釋產品為 pitch 的主軸,而常常忽略了產品想法背後的「脈絡」。
我說的「脈絡」就像是一個故事一樣,需要讓投資人深入了解選擇這個題目的原因,包含你的洞察,研究,特色,為什麼現在是最好的時間,與與競爭對手的區隔。

這故事不是提一些經歷像是跟你的創業夥伴在哪裡認識,或是像是用什麼產品覺得很受挫所以想要做一個更好的。這故事脈絡反而應該要特別設計,花多點時間討論,彰顯你們團隊有比別人對這個產業或是產品有更深的了解,進而帶出為什麼你們會有這個新的想法。

市場的大小與出國的難易度

大部分的團隊,通常都覺得自己的產品是可以移植到海外的,但只是現在先從台灣試點。我現在其實比較傾向如果一開始沒辦法就直接全球化,通常就是有全球化的門檻。

對於容易擴展到國外市場的產品,我覺得不只是語言問題,你怎麼「獲取用戶」也決定了是否能夠擴展國外市場。舉例來說做一款 iOS 上的獨立遊戲,我猜會是比較容易擴展到全世界市場的產品。因為獲客管道是 App Store 或其他廣告服務,對全世界的用戶來說並沒有不同。又舉例如果是做 Facebook廣告服務平台,我覺得雖然商品本身沒有地域性,Facebook 也是一個全球通用的平台,但談生意需要特別去各區域市場談客戶,不容易直接在線上解決。

但當然,不是需要談生意就不好或不該做,只是我對不同生意的分類方式而已。但我會覺得如果沒辦法一開始就全球化,就代表這生意有某個門檻可能沒被注意到。

注意時間長短

通常一個 pitch meeting 大概是 30~45 分鐘。如果已經有投影片先給投資人,那建議就直接問要不要跳過投影片。如果投資人沒看投影片,那我也建議你講兩三張就好。原因很簡單,你需要多了解投資人,問問問題,同樣的,投資人也需要多了解你,有對話才能夠加速了解彼此。

同時間也準備一個一兩分鐘內的 pitch 介紹,若沒有辦法簡單解釋完,那就代表產品特色不明顯。若每次解釋投資人都會再追問這是什麼意思或是跟誰有什麼不同,那就是介紹的資訊不夠清楚。最後若你盡力解釋投資人還是不太懂,那我想可能就不是適合的投資人。

--

--